日前,斯坦福大學的 John P.A. Ioannidis 教授的團隊制作了一份科學家榜單,發表在PLOS Biology 2019, 17(8): e3000384 上。榜單包括一份1996~2017 的 “22 年綜合榜”(career-long)和一份 “2017 年單年榜”,兩個榜單分別列出了在全世界接近 700 萬名科學家中的排名前 10 萬的人。該榜單應用6個指標給科學家打分,能夠更客觀、真實地反映學者的影響力。
22年綜合榜上,中國內地共有1621 人入選(各大公眾號上所說的1646人包括了來自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的25人),其中來自高校的科學家有1362人,其余來自科研機構。本文統計了榜單中來自高校的科學家的工作單位情況。進入榜單的高校共174所。
清華大學以87人排在第一位,而排在第二位的不是常與清華大學并尊的北京大學,而是上海交通大學,有67人入選,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別以64人和61人緊隨其后。再之后是北京大學,55人入選。排名前26位的大學除排在24位的蘇州大學外,都是雙一流建設大學。
雙一流建設高校中,36所一流大學建設A類中,有35所大學位列榜單,6所一流大學建設類全部上榜。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表現出強勁實力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,語言、政法、財經、體育、藝術、外交、公安類因學科所限,未能入選榜單。中醫藥類高校只有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榜。理工類和綜合性類高校,僅有9所未入榜,基本來自經濟落后地區。雙一流建設一定有助于彌補東西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。
榜單上排名前50的大學中,有4所雙非大學(本文指沒有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),分別是首都醫科大學(9人)、南京工業大學(8人)、燕山大學(8人)、浙江師范大學(7人),表現出不俗的實力。南方醫科大學有6人入選,這是原第一軍醫大學的歷史底蘊。深圳大學(6人)、杭州電子科技大學(5人)、杭州師范大學(5人)的表現展現出地方經濟加持的威力和學校銳意改革進取的成績。經濟落后地區的大學表現突出的是廣西大學,有4人入選,西華師范大學,有3人入選。
從榜單上看,大學的科研實力還有很大發展潛力。173所高校中,42所高校有兩位數的科學家入選榜單,49所高校只有1人入選榜單。
174所高校中,有81所高校是雙非高校,占比將近一半,但貢獻的科學家數量只有171人,約占來自高校的科學家總數的12.5%。高等教育發展不能忽視雙非高校,雙非高校也可以做出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。
來自高校的全球前10萬名科學家的工作單位統計如下:
排序 | 單位名稱 | 人數 | 雙一流 |
1 | 清華大學 | 87 | 一流大學A類 |
2 | 上海交通大學 | 67 | 一流大學A類 |
3 | 浙江大學 | 64 | 一流大學A類 |
4 | 復旦大學 | 61 | 一流大學A類 |
5 | 北京大學 | 55 | 一流大學A類 |
6 |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| 40 | 一流大學A類 |
7 | 中山大學 | 31 | 一流大學A類 |
8 | 南京大學 | 30 | 一流大學A類 |
9 | 西安交通大學 | 28 | 一流大學A類 |
10 | 吉林大學 | 25 | 一流大學A類 |
11 | 華中科技大學 | 24 | 一流大學A類 |
12 | 哈爾濱工業大學 | 23 | 一流大學A類 |
12 | 四川大學 | 23 | 一流大學A類 |
12 | 武漢大學 | 23 | 一流大學A類 |
12 | 廈門大學 | 23 | 一流大學A類 |
16 | 東南大學 | 22 | 一流大學A類 |
17 | 天津大學 | 21 | 一流大學A類 |
17 | 中南大學 | 21 | 一流大學A類 |
19 | 電子科技大學 | 20 | 一流大學A類 |
20 | 北京師范大學 | 19 | 一流大學A類 |
20 |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| 19 | 一流大學A類 |
20 | 同濟大學 | 19 | 一流大學A類 |
23 | 大連理工大學 | 18 | 一流大學A類 |
24 | 南開大學 | 17 | 一流大學A類 |
24 | 蘇州大學 | 17 | 一流學科高校 |
26 | 北京理工大學 | 16 | 一流大學A類 |
26 | 東北大學 | 16 | 一流大學B類 |
28 | 華東理工大學 | 15 | 一流學科高校 |
28 | 協和醫學院 | 15 | 一流學科高校 |
30 | 山東大學 | 14 | 一流大學A類 |
31 | 北京科技大學 | 1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31 | 重慶大學 | 12 | 一流大學A類 |
31 | 福州大學 | 1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31 | 華南理工大學 | 12 | 一流大學A類 |
35 | 北京化工大學 | 1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35 | 華東師范大學 | 11 | 一流大學A類 |
35 | 蘭州大學 | 11 | 一流大學A類 |
38 | 東華大學 | 10 | 一流學科高校 |
38 | 湖南大學 | 10 | 一流大學B類 |
38 | 南京理工大學 | 10 | 一流學科高校 |
38 | 上海大學 | 10 | 一流學科高校 |
38 |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| 10 | 一流學科高校 |
43 | 暨南大學 | 9 | 一流學科高校 |
43 |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| 9 | 一流學科高校 |
43 | 首都醫科大學 | 9 | 一流學科高校 |
46 | 東北師范大學 | 8 | 一流學科高校 |
46 | 南京工業大學 | 8 | 雙非 |
46 | 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 | 8 | 一流學科高校 |
46 | 燕山大學 | 8 | 雙非 |
50 | 浙江師范大學 | 7 | 雙非 |
51 | 北京交通大學 | 6 | 一流學科高校 |
51 | 江南大學 | 6 | 一流學科高校 |
51 | 南方醫科大學 | 6 | 雙非 |
51 | 深圳大學 | 6 | 雙非 |
51 | 中國農業大學 | 6 | 一流大學A類 |
56 |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| 5 | 雙非 |
56 | 杭州師范大學 | 5 | 雙非 |
56 | 華南師范大學 | 5 | 雙非 |
56 | 南京醫科大學 | 5 | 雙非 |
56 | 中國醫科大學 | 5 | 雙非 |
61 | 北京工業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北京郵電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大連海事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國防科技大學 | 4 | 一流大學A類 |
61 | 廣西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哈爾濱工程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海軍軍醫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合肥工業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河海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華北電力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南京農業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南京師范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山東科技大學 | 4 | 雙非 |
61 | 汕頭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山西大學 | 4 | 雙非 |
61 | 上海師范大學 | 4 | 雙非 |
61 | 天津工業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武漢理工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西南大學 | 4 | 一流學科高校 |
61 | 揚州大學 | 4 | 雙非 |
61 | 浙江工業大學 | 4 | 雙非 |
61 | 鄭州大學 | 4 | 一流大學B類 |
83 | 北京林業大學 | 3 | 一流學科高校 |
83 | 重慶醫科大學 | 3 | 雙非 |
83 | 重慶郵電大學 | 3 | 雙非 |
83 | 華中農業大學 | 3 | 一流學科高校 |
83 | 江蘇大學 | 3 | 雙非 |
83 | 南京郵電大學 | 3 | 一流學科高校 |
83 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| 3 | 一流學科高校 |
83 | 青島大學 | 3 | 雙非 |
83 | 山東師范大學 | 3 | 雙非 |
83 | 四川師范大學 | 3 | 雙非 |
83 | 中國海洋大學 | 3 | 一流大學A類 |
83 |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| 3 | 一流大學B類 |
83 | 西華師范大學 | 3 | 雙非 |
83 | 西南交通大學 | 3 | 一流學科高校 |
83 | 湘潭大學 | 3 | 雙非 |
98 | 安徽醫科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渤海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大連醫科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廣州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哈爾濱醫科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河北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河北師范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湖南師范大學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華南農業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華僑大學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空軍軍醫大學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江蘇師范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遼寧師范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南昌大學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南通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山西師范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陜西師范大學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太原理工大學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天津師范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武漢科技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西北工業大學 | 2 | 一流大學A類 |
98 | 西北師范大學 | 2 | 雙非 |
98 | 云南大學 | 2 | 一流大學B類 |
98 | 中國礦業大學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中國石油大學(北京) | 2 | 一流學科高校 |
98 | 中國人民大學 | 2 | 一流大學A類 |
98 | 中南民族大學 | 2 | 雙非 |
125 | 安徽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北方工業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北京中醫藥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東北林業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長春理工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成都理工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重慶交通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東北石油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福建農林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福建醫科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廣東海洋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廣東工業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桂林理工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貴州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哈爾濱理工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海軍工程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河南科技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河南理工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河南農業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河南師范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黑龍江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海南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河北科技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湖北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湖南農業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華東交通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淮海工學院 | 1 | 雙非 |
125 | 嘉興學院 | 1 | 雙非 |
125 | 江西財經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麗水學院 | 1 | 雙非 |
125 | 遼寧工業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魯東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陸軍軍醫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曲阜師范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山西醫科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沈陽藥科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石家莊鐵道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四川農業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天津理工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溫州醫科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武漢輕工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西南石油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新疆大學 | 1 | 一流大學B類 |
125 | 新鄉醫學院 | 1 | 雙非 |
125 | 浙江工商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中國民航大學 | 1 | 雙非 |
125 | 中國藥科大學 | 1 | 一流學科高校 |
125 |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| 1 | 雙非 |
注:北京大學、山東師范大學、南開大學、華南理工大學都加上單位為Ministry of Education的一名科學家,各一名。另單位為Ministry of Education的Zhang, Lei 無法確定來自哪所大學。這里Ministry of Education實際為教育部的重點實驗室。
兩地辦學的大學,如中國地質大學、中國石油大學、中國礦業大學,根據科學家的名字,做了具體辨別。
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